top of page


【Video】香料界的天然爆珠:胡椒嫩枝
🟢 黑胡椒、白胡椒、紅胡椒⋯⋯曾經都是綠胡椒
🟢 那麼,新鮮嫩綠的胡椒,吃起來怎麼樣呢?
這一集,我們在越南,嚐一嚐嫩胡椒枝料理的滋味,再看看還有哪些地方也有這種吃法。
jeanyim
4天前讀畢需時 1 分鐘
3 次查看
0 則留言

滴漏咖啡
從2009到2024,相隔十五年,在越南喝滴漏咖啡,嚐出「單身」和「帶娃」的兩種滋味。
jeanyim
3月2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1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玄珍公主:越南版的文成公主?
🔸「大越」與「占婆」是兩個怎樣的越南古國? 🔸 它們爭戰數百年,為何聯姻? 🔸 這個聯姻的故事,是怎樣爛尾的? 🔸 玄珍公主,是越南版的文成公主嗎? 讓我們在越南會安秋盆河畔,看一場從中國「出口」到越南的大型實景演出,瞭解一下:是誰還在膜拜如此陳腐的價值觀?
jeanyim
3月1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1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失落的會安 (下)
關於會安這個古鎮,十七年間,我去了四次,算是親眼見證了那裡的淳樸和寧靜,如何被急速發展的旅遊業毀掉,但也見到當地人確實因此富裕起來。發展與保育,從來都很難取得平衡。沒來得及好好保育,就被「發展」掉的那些東西,將來哪怕回心轉意,想找補回來,也只會是「再造」的了。
jeanyim
3月1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2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失落的會安 (上)
秋盆河緩緩流淌,會安為我留下的回憶,都是時代註腳。旅行的美妙之處,在於每一次到訪,都看到時間長河的一個切片;而到訪多次,便能將若干切片串起,人與地,便在時間裡,有了更豐滿的故事。
jeanyim
3月10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3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與羅望子不期而遇
二十多年裡,「羅望子」一直讓我感覺很異域風情,它從電腦遊戲進入我的認知,帶著對它的好奇,我不時在吃到的滋味裡,與它不期而遇,每一次都帶來新知。
jeanyim
3月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
24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【Podcast】味覺,是流動的個人史|01|從煨藕湯到菠蘿包
食物的家庭故事,或許就像一段湖北的藕,節節相通,承前啓後。但每一節藕,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存在,存儲著自己專屬的成長記憶。
jeanyim
2024年11月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4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【Video】印尼歸僑的歌舞與沙爹
在香港的劇院,印尼樂器如何演奏《上海灘》?
在福州的巷弄,沙爹肉串怎樣才算正宗?
這一集,我們透過在香港的一次聚會,以及在福州的一間小店,兩相對照,來瞭解一下「印尼歸僑」這個群體層層疊疊的身分認同。
jeanyim
2024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1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【Video】組隊出發(第一集)幼兒旅行者的用戶體驗
這是一檔親子對談節目,關注家庭旅行、自然觀察和親子成長等話題。
jeanyim
2024年6月2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24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【Video】印尼姐姐的生猛磨盤
印尼的磨盤和石杵長什麼樣?
蝦膏和蝦頭膏是同一樣東西嗎?
十九世紀的博物學家,在香料群島遭遇了怎樣的食物震撼?
羅望子長什麼樣?怎樣把它做成調味品?
椰糖是用椰子的哪個部位製作的?
我們在香港元朗路邊,觀看一位印尼姐姐製作一份gado gado的過程,一樣一樣為您解答所有問題。
jeanyim
2024年5月2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22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【漂榴閱讀隨筆01】改變歷史的香料商人
這是「漂榴」的第一集有聲閱讀隨筆。這次的書,是非虛構小說《改變歷史的香料商人》。我最早在2006年讀了這書的台版《荳蔻的故事》,那也是讓我對東南亞食物產生興趣的開端。本文所附肉豆蔻照片,是我在檳榔嶼實地拍攝。
jeanyim
2024年5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24 次查看
0 則留言

【Video】為什麼會有福建人不待見「莆田」餐廳的福建菜?
「莆田」餐廳不是賣福建菜嗎?為什麼總有福建人說他們的菜味道怪?
這家餐廳跟馬六甲的土生葡人有甚麼關係?
土生葡人跟峇峇娘惹又有什麼關係?
星馬印尼的「土生族群」還有哪些?
Cincalok為什麼能夠體現東南亞獨特的飲食風貌?
jeanyim
2024年5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2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娘惹的鮮辣滋味
【漂榴 X 燧人氏 合作項目】感謝馬來西亞「燧人氏事業」為本文撰寫提供協助。 在美輪美奐的南洋宅院裡,踢踏的拖鞋聲,款款響至廚房。鞋面上綴滿細如小米的晶瑩珠子,拼綴出精巧的圖案。鞋子的主人,穿一身卡峇雅(Kebaya)——那是馬來傳統女裝,上半身V領半袖,領口袖口和下擺都...
jeanyim
2024年4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記一次喧賓奪主的配菜
從廣東沿海到南洋各地,這種青灰間白的小魚乾,總是低調潛伏在當地料理中,可油炸,可蒸煮,可熬湯底。牠不起眼,但要是缺了,就會令菜餚變得「不夠地道」。
jeanyim
2024年3月3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9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安汶島廚房裡的博物學發現
十九世紀末,一位來自蘇格蘭的博物學家亨利(Henry Ogg Forbes)帶著太太安娜(Anna Forbes)來到東南亞的摩鹿加群島。他們落腳在安汶島,僱了一些本地僕人,準備好好體驗本地生活。他們已經在東南亞待了一陣子,搜集了一些標本,小心地存放在行李中,準備將來帶回歐...
jeanyim
2024年3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3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鹽與漁的相遇
一潮漁汛,鮮魚一時賣不光吃不完,沒事,洗淨加鹽搓一搓,曬鹽的太陽同樣適合曬鹹魚;那銀白跳躍的小蝦米,撈出水是整籮整籮的,價賤又不耐運輸,沒事,加鹽搗碎,同樣擺在陽光下曝曬,就能變成紫紅棕灰的蝦膏或蝦醬,正是漁人出海佐餐下飯的好物。
jeanyim
2024年3月12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49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鈷料向西走:德國礦山惡靈與荷蘭山寨青花
關於「藍色」的故事,我們從澳門的瓷板路牌,講到兩河流域的青金石與神話,講到薩馬拉轉塔與唐青花,又講到泉州蒲壽庚家族與宋元青花。這一集,我們從薩馬拉向西,去看藍色呈色劑在歐洲陶瓷業的故事。
jeanyim
2024年3月4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3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jeanyim
2024年2月25日讀畢需時 0 分鐘
1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四季橘:「土番小金鈴」的亞太版圖
詩人沈光文曾在台灣寫詩,將四季橘(桔仔)描繪為「土番小金鈴」。但是,四季橘可不會因漢人文士的俯視而自慚形穢。它繼續在熱帶、亞熱帶的陽光下,肆意地開枝散葉。而且,它以自身果實的顏色與風味,充分利用了來到身邊的各族人類,幫它播種、移植、拓展版圖。
jeanyim
2024年2月21日讀畢需時 8 分鐘
13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南方冰飲界的謎樣小柑橘
青桔仔茶、酸柑冰和金桔檸檬,是四季橘在港台星馬開拓的冰飲版圖。這塊區域本就是柑橘屬植物的大本營;歷史上的閩粵移民,在星馬融合出更豐富的吃法;近幾十年的赴台僑生,又進一步糅合了南方華語對這款冰飲小柑橘的認識。
jeanyim
2024年2月1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56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