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【Video】印尼歸僑的歌舞與沙爹
在香港的劇院,印尼樂器如何演奏《上海灘》?
在福州的巷弄,沙爹肉串怎樣才算正宗?
這一集,我們透過在香港的一次聚會,以及在福州的一間小店,兩相對照,來瞭解一下「印尼歸僑」這個群體層層疊疊的身分認同。
jeanyim
2024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1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【Video】為什麼會有福建人不待見「莆田」餐廳的福建菜?
「莆田」餐廳不是賣福建菜嗎?為什麼總有福建人說他們的菜味道怪?
這家餐廳跟馬六甲的土生葡人有甚麼關係?
土生葡人跟峇峇娘惹又有什麼關係?
星馬印尼的「土生族群」還有哪些?
Cincalok為什麼能夠體現東南亞獨特的飲食風貌?
jeanyim
2024年5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2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娘惹的鮮辣滋味
【漂榴 X 燧人氏 合作項目】感謝馬來西亞「燧人氏事業」為本文撰寫提供協助。 在美輪美奐的南洋宅院裡,踢踏的拖鞋聲,款款響至廚房。鞋面上綴滿細如小米的晶瑩珠子,拼綴出精巧的圖案。鞋子的主人,穿一身卡峇雅(Kebaya)——那是馬來傳統女裝,上半身V領半袖,領口袖口和下擺都...
jeanyim
2024年4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1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記一次喧賓奪主的配菜
從廣東沿海到南洋各地,這種青灰間白的小魚乾,總是低調潛伏在當地料理中,可油炸,可蒸煮,可熬湯底。牠不起眼,但要是缺了,就會令菜餚變得「不夠地道」。
jeanyim
2024年3月31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9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安汶島廚房裡的博物學發現
十九世紀末,一位來自蘇格蘭的博物學家亨利(Henry Ogg Forbes)帶著太太安娜(Anna Forbes)來到東南亞的摩鹿加群島。他們落腳在安汶島,僱了一些本地僕人,準備好好體驗本地生活。他們已經在東南亞待了一陣子,搜集了一些標本,小心地存放在行李中,準備將來帶回歐...
jeanyim
2024年3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3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鈷料向西走:德國礦山惡靈與荷蘭山寨青花
關於「藍色」的故事,我們從澳門的瓷板路牌,講到兩河流域的青金石與神話,講到薩馬拉轉塔與唐青花,又講到泉州蒲壽庚家族與宋元青花。這一集,我們從薩馬拉向西,去看藍色呈色劑在歐洲陶瓷業的故事。
jeanyim
2024年3月4日讀畢需時 9 分鐘
3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jeanyim
2024年2月25日讀畢需時 0 分鐘
1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四季橘:「土番小金鈴」的亞太版圖
詩人沈光文曾在台灣寫詩,將四季橘(桔仔)描繪為「土番小金鈴」。但是,四季橘可不會因漢人文士的俯視而自慚形穢。它繼續在熱帶、亞熱帶的陽光下,肆意地開枝散葉。而且,它以自身果實的顏色與風味,充分利用了來到身邊的各族人類,幫它播種、移植、拓展版圖。
jeanyim
2024年2月21日讀畢需時 8 分鐘
13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南方冰飲界的謎樣小柑橘
青桔仔茶、酸柑冰和金桔檸檬,是四季橘在港台星馬開拓的冰飲版圖。這塊區域本就是柑橘屬植物的大本營;歷史上的閩粵移民,在星馬融合出更豐富的吃法;近幾十年的赴台僑生,又進一步糅合了南方華語對這款冰飲小柑橘的認識。
jeanyim
2024年2月11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5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爪哇麵:嚐到季候風的交會
小小的一碟爪哇麵,可以嚐到華南移民帶來的黃麵、豆腐、油條,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美洲馬鈴薯、蕃薯和辣椒,從非洲東部跨越印度洋而來的羅望子,原產亞洲東南部的亞參果和四季橘,還有疑似意粉的歐風吃法。因為馬六甲海峽正是季候風交會的地方,西南季候風送商船北上,東北季候風再推著帆船南下,溝通亞太
jeanyim
2024年2月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
4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關於星馬「福建麵」這個謎團⋯⋯
作為一枚在福建長大的吃貨,我在去到星馬之前,其實並沒有聽說過「福建麵」這種東西。福建當然有炒麵,但是,相信我,比起其他錯置的地名食物搭配,星馬的「福建麵」,絕對是一筆更加糊塗的糊塗帳!!
jeanyim
2024年1月3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
28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從胡餅到羅惹:福州光餅的來處與去處
福州光餅相傳與明將戚繼光有關,但其實它的源頭,恐怕是比明朝至少再早1500年的「胡餅」。而胡餅的後裔,則以「印度人蘸咖哩的naan」和「詩巫人蘸羅惹的光餅」這兩種型態,在馬來西亞相遇了。
jeanyim
2024年1月27日讀畢需時 5 分鐘
256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榕城散記(之二)蝦油與芹菜的味覺記憶
福州的蝦油其實就是別處所稱的魚露,是魚類完全發酵分解之後得到的琥珀色透明液體,口味鹹鮮帶甜。芹菜則必須用土產的細芹菜,只用菜莖,取其濃烈香氣,西芹則味道太淡,不堪用。芹菜的這種用法,與芫荽近似,在福州菜裡使用得非常普遍。
jeanyim
2024年1月20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21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榕城散記(之一)慶城菜市場今昔
看著地圖上那些相識又陌生的街道名,試著把兒時每天步行上學印進腦子的記憶地圖,跟手機App上的標準地圖重合起來。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。
jeanyim
2024年1月18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25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一碟亮橘色的五百年
因此,一盤Pancit Palabok,就已經把五百年來的閩粵華人、南島土著、西班牙殖民者和美洲殖民地糅合在一起,裝進盤子,成了世界各地的菲律賓移民,都會在Jollibee品嚐、回味的鄉愁滋味。
jeanyim
2024年1月1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47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滋滋作響的Sisig
香脆的鐵板Sisig,用來搭配蒜香四溢的米飯,簡直天作之合,脂肪與碳水化合物共舞,能讓你整個人都沈浸在罪惡的氣息裡。
jeanyim
2024年1月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
20 次查看
0 則留言


嶺南秋色
因為在南方長大,正如春天特別煩那連綿的陰雨、完全無法理解「春雨貴如油」一樣,「金秋」也是一個我兒時不太能理解的詞彙。因為南方的秋天,除了菊花,並沒有太多金黃色。直到十八歲那年去北京,十月十一月見到滿地純色的銀杏落葉,才終於明白,古人誠不我欺——只不過那些大都是北方的古人。...
jeanyim
2023年11月29日讀畢需時 1 分鐘
7 次查看
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