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失落的會安 (上)

  • 作家相片: jeanyim
    jeanyim
  • 3月10日
  • 讀畢需時 5 分鐘

已更新:2天前

2007年底,我獨自去了趟越南。從胡志明市開始,一路搭長途巴士北上,在芽莊海灘喝椰水、吃非常便宜的燒烤海鮮,到順化吃牛肉粉、鹹水粿、椰漿糖水(bubur chacha),看皇城大殿外的漢文詩和牆頂的荒煙蔓草,最後來到會安

兩張照片分別是海邊的小女孩以及放在沙灘上的一籃雜物
芽莊海灘,兜售明信片和零食的小女孩,讓我幫忙照看她的貨品,脫下鞋子,就跑去玩水了(圖 / jeanyim)
紅色桌布的小桌子上一碗牛肉米粉和一瓶啤酒
順化牛肉粉(圖 / jeanyim)
古建築的屋頂
順化王城屋頂的漢文詩(圖 / jeanyim)
越南會安古鎮街道,有藍紫色和黃色的古宅
2007年的越南會安(圖 / jeanyim)

會安歷史


今日越南,在秦時被始皇帝納入版圖,到中原的東漢時代,信仰婆羅門教的占婆人,在越南中部建立起「林邑國」,脫離漢朝獨立。公元四世紀時,林邑國曾定都秋盆河口,以梵文命名為「獅城」Simhapura(僧伽補羅)。後來馬來人也建立了另一個「獅城」,Kerajaan Singapura,便是今日的新加坡。兩個獅城,都是南亞之風東漸的遺跡。


此地原是占婆都城,華人稱林邑國首都為「林邑浦」,即今日會安。後來,與真臘的長期戰爭,導致占婆文明衰微,北方越人趁機取而代之,會安遂成越人港口。

藍白色的東亞及東南亞地圖
會安地理位置示意圖 (圖 / jeanyim)

會安地理位置優越,歷史上一直是交通要衝,西連印度、北接嶺南、東向日本、南面香料群島。1567年,明穆宗「隆慶開關」之後,廢除海禁,重啟市舶,卻仍嚴禁通販日本。於是,明朝商人便與日本商人互市於越南中部的會安。因此,早在十七世紀,會安已有唐人街和日本街,足見日商華賈,在此世代定居。至十九世紀,秋盆河口日漸淤積,不再是遠洋貨船的良港,商賈便轉往鄰近的峴港,以及南部的西貢,會安從此沒落。

紅色的古代橋樑
會安日本橋,2017年帶著剛剛一歲的王小榕留影(圖 / KC)

滿清入關,明朝覆亡,許多漢人逃離家園,湧入會安。這些朱明遺民成立了「明香社」(後改為「明鄉」),矢志存續明朝香火。亦有明朝舊臣,隱姓埋名居於會安,加入當地阮朝政府,管理船務貿易,兼管華僑事務。因為這些淵源,會安亦是東南亞重要的早期華埠之一

黃色古舊建築改建的咖啡館,屋簷上有爬藤植物
2007年的會安咖啡館(圖 / jeanyim)

初識會安


2007年的會安,剛成為UNESCO「世界遺產」未滿十年,還是一個淳樸安靜的小鎮。我在會安那幾天,半晴半雨,無論何時,在窄窄的街巷裡漫步,都別有韻味。古宅明黃色的外牆,泛着深色霉斑,濕黑的屋簷下,垂落大朵大朵淺紫色的藤花,牆邊靠著老舊的橫槓腳踏車。裁縫鋪可為遊客量體裁衣,西服或者奧黛,只要一兩個晚上,就能取貨。紀念品商店賣各種尺寸的斗笠,和許多水牛角製品。初一十五,鎮上許多人家會在門口擺出香案供品,大燒紙錢。在大排檔喝著啤酒的大叔告訴我,鎮上有不同民族,越人華人大約各半,初一十五擺出香案的,就是華族。


那次我住的民宿,在古鎮外圍,沿街處處是新建的住宅,建好的全開成餐廳、酒吧、裁縫鋪和民宿。顯見是為了遊客帶來的商機。民宿前台一位很年輕的女孩,每日一身奧黛,英文很好,親切細心,又帶一絲靦腆。我為她拍了一張照片,臨走前,又和她拍了合影,她留email給我,讓我發照片給她。

一位年輕越南女子身穿奧黛站在旅館櫃檯前
2007年為這位女孩拍的單人照(AI繪製插圖)

與這座小鎮的初識,回憶非常美好,以至於後來許多年裡,我持續向朋友安利這個好去處。2009年,我又與死黨同遊會安與順化,依然住在那間民宿,前台還是那位女孩。那次,我們在老鎮上一間裁縫鋪訂了衣服,約定兩三日後取貨。死黨的老公是馬來西亞人,跟裁縫鋪的老爺爺聊得很愉快,潮州話交流毫無障礙。取衣服那天,恰好是我生日,不知店家如何得知,特意備了一束鮮花送我。我們與裁縫鋪老爺爺老奶奶的合影,後來請民宿前台那位女孩,幫我們轉交。會安深厚的人情味,讓我愈發喜愛這裡。

一張七個人的合影
2009年生日那天,在會安裁縫鋪合影(圖 / ChatGPT根據相片生成,感謝陳以敦技術指導)

旅途故事的延續


第二年的某天,我在Facebook上收到一則交友邀請,點開來看,原來是會安那位民宿女孩Hiền,通過當年我寄合影給她的電郵地址,找到了我。之後的許多年,在Facebook上偶爾看到對方近況,我們各自結婚、生子⋯⋯她離開那間民宿,開了自己的裁縫鋪。


2017年,我家老二終於也能夠離港外遊,聖誕假期我們又到會安。這一次,我依然是懷揣著復刻美好回憶的願望而來。老屋與藤花依舊,可是,小街窄巷卻擁擠了很多:遊客多了,店鋪陳設的商品,也擠出了行道路上。古鎮外圍的新建築物,又再擴充,酒吧餐廳更加華麗和俗艷。古鎮中心的日本橋畔,很多遊客搭船夜遊,河裡跟下餃子似的,處處是游船和燈籠,擁擠而吵鬧。

夜晚市鎮中心的河流,水面上停泊幾條小船,船上岸邊有彩色燈光
2017年,擁擠而俗艷的秋盆河(圖 / jeanyim)

因為帶著一個嬰兒,一個幼兒,那次行程很短,頭尾只六天。除了在鎮上閒逛,就去了一趟水椰林,坐圓圓的竹編小船遊蕩,體驗了漁船撒網,以及親手製作油炸食物。然而,許多細微的感受,讓我覺得,此行更像去到曼谷、胡志明市那種早已過度旅遊開發的城市。譬如,對遊客的收費,遠高於當地居民的開銷水平;處處是精明的計較,和老闆娘不耐煩的臉色。老實說,很失望,會安不再是十年前的樣子,我也不會再熱切向朋友推薦了。

遊客坐在圓形竹編小船上遊覽水椰子林
2017年,遊客坐在圓形竹編小船上,遊覽水椰林(圖 / 王小檳)

不過,那次仍有美好的事情。我們在鎮上閒逛,走著走著,就來到了Hiền的裁縫鋪。我胸前腰凳上坐著女兒,手裡牽著兒子,走進店裡,一眼就看到Hiền。我不確定她還記不記得我,笑著問:“Hey, do you still remember me?” 不料,她抬頭便已認出我來,激動得又跳又笑,眼裏泛出淚花⋯⋯我們在店裡閒話了一會家常,原來她已生了四個小孩!她又熱情邀請我們去她家玩,拿起手機就要安排家人準備午飯。可惜我們之後的行程已有安排。最後在她店裡訂了幾件衣服褲子,一天便做好,裁剪貼身,手工細緻,直到今天還在穿。


旅途故事


秋盆河緩緩流淌,會安為我留下的回憶,都是時代註腳。旅行的美妙之處,在於每一次到訪,都看到時間長河的一個切片;而到訪多次,便能將若干切片串起,人與地,便在時間裡,有了更豐滿的故事。


(未完待續⋯)


Comments


Follow us on Instagram

IMG_2274.JPG

About Me

喜歡繪畫和閱讀,

喜愛動植物,喜愛東南亞⋯⋯的一枚吃貨。

在中國的邊緣行走與思考。

Read More

 

Join My Mailing List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25 by Jean Yim.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witter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