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失落的會安 (下)

  • 作家相片: jeanyim
    jeanyim
  • 3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七年後,2024年底,我們又來到會安。但這次其實住在附近的大城市峴港,來會安只為看一場夜晚的實景秀《會安印象》(Hoi An Memories,又譯《會安記憶》),當日往返。


我們在午飯時分抵達會安。下車時,細雨綿綿,整個老鎮浸潤在濕氣中。我們沿著河邊,走到會安市場——那是一個小鎮的中央市場,像中南半島許多前法屬殖民地一樣,會安老鎮中心也有一個大型室內市場,裡面是一格一格的攤檔,外圍露天部分則延伸出去,街邊挑著擔子賣的蔬果、推著小車賣的粉麵⋯⋯形成一個龐大的市集。以前的會安市場,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小攤熟食,每個攤子一副樣貌,一檔檔吃過去,非常有趣。

傳統法屬殖民地中央市場內部
會安市場內部,一半賣熟食,一半賣生鮮,中間賣雜貨(圖 / jeanyim)
嬰兒在市場裡的糖水攤檔喝椰水
2017年,王小榕在會安市場糖水攤喝椰水(圖 / KC)

失去「活氣」的古鎮


我們滿心期待,想進去找個傳統糖水甜品攤,給小孩吃吃,不料,眼前一格一格的櫥窗,竟幾乎一模一樣!每個玻璃櫥窗裡,擺出來都是做cao lau(會安特色拌麵)和mi quang(廣南米粉)的原料,以及堆成火山狀的米紙春捲和越式法包,幾乎就是照著旅遊指南寫的「會安特色食物」來擺放,大家一式一樣,毫無個性!我們穿過整個熟食區,沒有找到一個傳統糖水攤,問了旁邊的商販,都說沒有了,會安市場裡面不賣那些了。市場熟食檔只有應酬遊客的款式,賣貴些,遊客也吃,而本地人則去別處。

市場熟食檔的櫥窗
2024年,會安市場內,三個幾乎一模一樣的綜合小吃檔,以前「每檔各有專精」的景象不復存在(圖 / jeanyim)

帶著震驚和失落的心情,我們離開會安市場,在河邊一間餐館吃了午飯,所幸,吃到非常好吃的黑椒炒牛肉,以及繞梁三日的美味冰咖啡。飯後,我想再去裁縫鋪探望一下Hiền,誰知,雨中街巷竟讓人舉步維艱:街道泥濘,遊客又更多了,濕漉漉的傘尖在擁擠的路上互戳,不慎被擠得掉出行人道,便要與汽車摩托爭道,還會不時被摩托騎手大聲抱怨⋯⋯我們艱難跋涉了五分鐘,終於放棄,掉頭向演出場地走去。


本想沿途逛幾個會館、寺廟,卻發現幾乎所有這類建築,都變成需要購票入場。這也是大煞風景的事:會安之美,本在古鎮的活氣,在人情,在安逸;而今,這裡雖然人更多了,但古鎮原本的生活,卻被排擠在「旅遊產業」之外,除了吃食、行路不再安逸之外,連會館寺廟這些場所都收起門票,「景點功能」壓倒「社區功能」,這個社區的活氣,便實在岌岌可危。


當然,會安只是眾多被旅遊業榨乾的案例之一,我從小感情深厚的福州南後街,也差不多,只是南後街(及整個三坊七巷)並沒有被列為UNESCO世界遺產,因此被「再造」成一個整齊劃一的「新景點」了,說實話,三坊七巷的旅遊開發,更能體現「把活生生的社區拍死做成標本」之精髓。

擁擠的旅遊景點
2024年春節,福州三坊七巷人頭湧湧,但卻完全沒有舊時的氛圍,只是新修的旅遊景點而已(圖 / jeanyim)

會安印象,一個很努力的失敗


晚上的演出,在會安老鎮東南面。秋盆河中一個小沙洲,被開發成實景秀的主題園區及度假酒店。說實話,那個主題園區十分無趣,全是假景點:假的會安日本橋,假的順化王城之類,此外,就是各種紀念品商店、小吃攤、遊客餐廳。主題園區傍晚開始,有一連串mini show,重頭戲是入夜後的大型實景演出。沙洲另一半,是度假酒店。整個沙洲,看得出,投入了大筆資金來開發,然而與會安古鎮原有的安靜閒適風格並不搭調,怎麼看都很彆扭。或者應該說,這種假造景點,無論放在哪裡,都會顯得彆扭吧?

河中一個被開發為旅遊景點的沙洲
2024年,會安印象主題公園(Hoi An Memories Land)(圖 / jeanyim)
紅色橋身的仿造古橋
2024年,會安印象園區內的「假日本橋」(圖 / jeanyim)

天黑之前,園區內幾乎沒有遊客,多數觀眾都等到演出開場前才入座,園內商店餐廳,員工閒得發慌。而河的那一邊,擁擠的古鎮街道,卻同樣沒了情調。再一次,我們在空蕩蕩的主題園區裡,慨嘆逝去的美好。


儘管下著雨,《會安印象》的演出仍然準時開始。古鎮佈景延伸到視野以外,人造水景配上真實的雨,場面是比室內劇場震撼。當時氣溫應該不到20度,我們衣著厚實,裹著雨衣,都覺涼意侵人;演員全是短打扮,許多場面還要站在淺水中,演出卻仍一絲不苟,專業精神讓人肅然起敬。

一群男人站在水中用竹匾潑起水花的舞蹈動作
會安印象劇照,水中舞(圖 / 越南旅遊政府官網)

五幕故事,都以會安古鎮為背景,第一幕是河邊人家有嬰兒出生,第二幕是占婆國王與大越公主聯姻,第三幕是會安少女祈盼出海的心上人平安歸來,第四幕是各國商賈雲集,第五幕是現代風格的奧黛秀,斗笠少女騎著腳踏車,穿梭在會安街巷⋯⋯前景一部織機,白衣女子沈默地織布,象徵時光流逝,最後由一位白衣小女孩接手,代表會安記憶世代傳承。

一名年輕女子穿著白色越南傳統服飾在織布機前織布
會安印象劇照,織布機(圖 / 越南旅遊政府官網)

一小時的演出,主打一個場面華麗。散文式的篇章佈局,主軸是流動的時間,呈現不同時代的人與事,你方唱罷我登場,都在會安這片固定的空間之中。缺點當然也非常明顯:豪華的畫面感,卻沒有劇情支撐。畫面、畫面加畫面,就是一切。我八歲的女兒是劇情控,一直在小聲問我「這故事怎麼沒頭沒尾?」。用時空解構的方式來呈現藝術,我能理解,但我無法接受這種沒有靈魂的空洞華美,更不要說,用龐大資金堆砌出的華美,包裝的卻是陳腐的價值——關於演出中的占婆大越聯姻,以及歷史八卦,我會專門做個video來繼續吐槽。

占婆文明風格的古代王族婚禮
會安印象劇照,占婆大越聯姻(圖 / 越南旅遊政府官網)

兩難


關於會安這個古鎮,十七年間,我去了四次,算是親眼見證了那裡的淳樸和寧靜,如何被急速發展的旅遊業毀掉,但也見到當地人確實因此富裕起來。發展與保育,從來都很難取得平衡。沒來得及好好保育,就被「發展」掉的那些東西,將來哪怕回心轉意,想找補回來,也只會是「再造」的了。



Comments


Follow us on Instagram

IMG_2274.JPG

About Me

喜歡繪畫和閱讀,

喜愛動植物,喜愛東南亞⋯⋯的一枚吃貨。

在中國的邊緣行走與思考。

Read More

 

Join My Mailing List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© 2025 by Jean Yim.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witter
bottom of page